• 欢迎四川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四川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www.sceea.cn为主。

联系我们:  023-68611050

10月自考考试时间160

10月自考报名117

考生服务:

  • 报名报考|
  • 考试安排|
  • 所在位置:四川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山东自考-00800经济学精华背诵知识点2.2

    山东自考-00800经济学精华背诵知识点2.2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第四部分

    1. 厂商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厂商的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TR-TC。利润 =收入 - 成本。


    2. 厂商的基本活动是生产。生产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或是将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产品的活动。基本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土地以及资本。

    3. 经济学中采用抽象的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

    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 X1,     X2,  X3,  ,  XN)其中 X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Q是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经济学中常用生产函数是只有两种生产要素 Q=F(L,K)

    4. 

    短期:在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长期:这个时期内足够长以至于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可变生产要素和不可变生产要素的区别只相对短期而言,在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 Q=G( L)。

    5. 总产量( TP):表示一定的投入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 AP):表示平均每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所生产的产量用公式表示为: AP=TP/L。边际产量( MP):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用公式表示为: MP=△ TP/△ L。

    6.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收益递减规律,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可变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步减少,最终会等于零甚至小于零。

    7.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与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 1)两点之间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这两点间的斜率( 2)边际产量开始时递增此时总产量曲线越来越陡。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点时总产量曲线最陡,边际产量递减总产

    量曲线越来越陡( 3)边际产量为 0时,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下降。( 4)平均产量曲线最初增加,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会增加( 5)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 6)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8. 将劳动的投入量分成三个区域,理性的生产者会把劳动投入量选择在第二阶段上。第一阶段为: MP>A;P 第二阶段为 MP<0;第三阶段为 MP<AP。

    9. 经济学中用等产量线的方法描述长期生产函数。

    10. 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所有生产同一数量产品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组合所构成的曲线。也就是说在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尽管要素投入组合不同但产量一样。

    11.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2)任意两条等产量的曲线不相交( 3)等产量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4)等产量的曲线凸向原点(递减规律)。


    12. 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也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用符号 MRTS表示或 RTS或 MRS,公式为: MRTS=△-

    的条件下资本投入的改变量。负号则是因为劳动与资本的改变方向相反。

    K/ △L。劳动 L资本K.  △ L表示劳动投入量的改变量,△ K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


    13.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入所代替的资本数量逐渐减少,即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14. 规模收益:所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称为规模收益。

    15. 规模收益有三种形式: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产出的增加将大于这一比例; 规模收益不变: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也按同一比例增加;

    规模收益递减:是指当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加将小于这一比例。

    16. 最优要素组合:能以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或者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

    17. 厂商判定最优要素组合的标准是: MPL/P L=MPK/P K   P L    劳动的价格, PK 资本的价格, MPL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K   资本的边际产量

    18. 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包括两个方面 1)是厂商购买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 2)是厂商使用自己的资源包含的成本,也就是隐性成本。

    19. 总成本 TC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TC=C(Q).在生产的短期总成本被区分为不变成本 FC和可变成本 VC。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不变成本或固定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可变成本。 TC=FC+VC .

    平均成本:是厂商在每一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成本 AC=TC/Q=AVC+AFC平; 均可变成本 AVC=VC/Q; 平均不变成本 AFC=FC/Q;

    边际成本:是增加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MC=△TC/ △Q TC: 总成本 MC 边际成本 , Q产量;

    20. 总成本的改变量 : 由于不变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总成本的改变量就是可变成本的改变量。 MC=△ TC/△ Q或MC=△ VC/△Q

    21. 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1) 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递增速度先减后增,不变成本曲线不随产量变动而动,因而是一条平等于产量轴的直线,总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距离为不变成本,其形状及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曲线一样。

    (2) )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递减后增加呈现 U型

    (3) )边际成本曲线随着产量增加先递减后增加,也呈现 U型

    (4)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都相交于二者的最低点。

    23. 边际成本递增规律:边际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性质称为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在生产中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成本开始是递减的然而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边际成本

    最终会不断上升。 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取决于边际成本性质。 边际成本递增规律从属于边际收益递减律。 边际产量递减时边际成本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递增时边际成本是递减的。

    24. 长期成本:分长期总成本( LTC)、长期平均成本( LAC)、长期边际成本( LMC)。

    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量的总成本。在长期中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也是先下降,有一个相对稳定和保持不变的阶段,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加,平均成本最终会上升。

    25.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形成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厂商通常会从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过程。 规模经济: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 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

    26. 决定企业的规模经济状况是( 1)专业化与劳动分工( 2)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3)容器原理( 4)大机器效率( 5)副产品( 6)多级生产( 7)管理上更经济( 8)费用分摊( 9)融资成本更低。

    决定企业规模不经济的原因是 ( 1)由于厂商更大、更复杂,信息交流层次更多,合作的管理难度会增加;( 2)如果工人们的工作单调枯燥,它们会被异化的感觉;( 3)这些因素会使劳资关系恶化;( 4)生产的流水线工艺和各种生产相互依赖可以因为其中某一部分发生问题而导致全线停产。

    27. 长期边际成本: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就是长期边际成本

    28. 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这间的关系:

    在规模经济时,由于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因而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低于长期平均成本即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成本的下方, 规模不经济时,由于长期平均成本递增,因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成本的上方,

    即没有规模不经济也没有规模经济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因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水平直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重合。

    29. 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在短期内企业只能在相对确定的规模下经营,而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因而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30. 厂商的收益可分区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总收益 TR: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总产量 Q所得到的全部销售收入即 TR=P*Q P价格平均收益 AR:是厂商平均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 AR=TR/Q

    边际收益 MR是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 MR=△ TR/△Q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